創造品質與價值

創造品質與價值總覽

致力於以「誠信、品質、環境、安全」為核心,提供高品質建築產品與服務,並透過嚴格的施工管理、先進的建築資訊模型系統(BIM)及全面的供應鏈政策來提升專案效率與品質、安全與社會價值。

2025 永續目標

1. 建立並實施供應商審查和評估制度,確保 100% 新供應商符合公司的環境、社會和治理標準。
2. 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風險管理體系,每年至少進行 1 次供應鏈風險評估。
3. 對員工進行廢棄物管理培訓,培訓參與率達到 100%,確保員工了解並遵守廢棄物管理政策和流程。

建築資訊模型BIM系統應用

自 2023 年起,地樺營造建立了 BIM 團隊,導入建築資訊模型系統(BIM)以提升專案的設計、施工及維護管理效率。透過 BIM 的數位協同設計與資訊管理,地樺營造能進行進度模擬、風險控管和成本估算,並最終交付竣工模型,支持後續的運營與維護。

天母常玉建案 BIM 應用實例

在天母常玉建案中,地樺營造導入建築資訊模型(BIM)技術,作為提升設計準確性與施工效率的關鍵工具。透過BIM模型進行樓梯空間的檢討,團隊發現部分樓層存在淨高不足及結構缺少短柱、樑等問題,使設計單位能在施工前即提出調整,避免臨近工期時才修改設計或發生重工大幅減少後續風險與成本,有充裕的時間尋求最合適的解決方案。

住宅建案常見的外牆轉換層銜接問題,也透過BIM模型的空間視覺化功能,補足了傳統2D圖面難以呈現的空間盲區。透過模型,設計與施工單位得以在動工前即完成協調討論,使細節提前釐清,進一步強化各樓層之間介面的施工銜接。

本案的B棟圓弧設計空間是我們施工的最大困難點,該空間設置了兩座樓梯,為了節省空間,樓梯環樑依樓梯高程而建,且還要配合外牆圓弧的設計,使得高程與放樣精準度變得困難與複雜。這時BIM的模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溝通作用,傳統的2D圖面難以完整表達這些複雜的空間交會,但透過BIM模型,我們能清楚地向現場工班展示其相對位置與連接方式,大幅降低了理解難度,確保施工精準無誤。

在施工過程中,無論是圖資疑義或現場問題,團隊皆能透過BIM進行即時說明與協調,讓原本抽象或難以理解的2D空間資訊轉化為直觀的立體空間。BIM不僅是技術工具,更像是一座橋梁,串聯了設計端與現場、計畫與執行之間的理解與信任。

這次實務應用經驗也再次驗證了BIM在建築專案中的價值,不只是解決問題的利器,更讓團隊能以更從容、協作與永續的方式完成每一項挑戰。

供應鏈管理

以「品質、效率、在地支持」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,涵蓋上游的設計與材料、中游的施工安裝及下游的運營服務。公司主要採購來自本地供應商,以支持在地經濟發展。透過嚴格的資格審查、持續的供應商評鑑和完善的獎懲機制,確保供應商能達到高標準並順利完成工程。

廢棄物管理

我們遵循法規進行廢棄物處理,確保從收集、分類到再利用或掩埋的每個流程均符合環保標準。
依照目前工地的數據,2024 年度營建混合廢棄物的產生量為 4383.49 噸營建廢棄物,皆由合格單位負責處理並按規定申報。
為減少環境影響,我們積極推動廢棄物減量,包含提升資源回收、優先使用再生建材及優化施工流程,致力於達到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。

廢棄物處置流程

地樺營造遵循法規進行廢棄物的處理,依《廢棄物清理法》所規定的作業要求,規範營建混合廢棄物(R0503) 的處理過
程。整體流程從廢棄物的收集、分類到最終的再利用或掩埋,都由合格處理單位負責,並且按規定進行申報與監控,
確保符合環保標準。此流程不僅有助於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,也促進了資源的再利用。

1.廢棄物收集與運輸

地樺營造產生的營建混合物(R0503) 依照法規委託合格清運單位進行收集。廢棄物收集後,
清運單位將依規定將其運送至指定的處理場進行後續處理。

2.處理與再利用

根據合約,營建混合物會送至合法的廢棄物處理廠,進行分類、再利用或最終處置。若分類
後的材料可再利用,將優先進行回收再利用,以減少最終掩埋量。

3.處理紀錄與申報

處理廠完成廢棄物處理後,會出具處理報告,並依規定進行廢棄物處理申報,確保處理過程
透明並符合環保法規。

廢棄物減量措施

為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,地樺營造預計未來將採取以下措施:

1.提升資源回收

加強工地的廢棄物分類,增加金屬、木材等有價物的回收比例。

2.再生材料使用

在施工中優先考慮使用再生建材,降低一次性資源的耗用。

3.優化工程流程

改善施工工法,減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費,並在拆除階段盡量減少混合物產生。